鄂尔多斯盆地油田名字叫“长庆”

2024年08月14日 字数:1699 浏览量:
1970年10月5日至10日,陕甘宁石油会战协作会议在兰州召开。韩忠林 摄

1970年11月,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成立。韩忠林 摄

  讲述人 郭贤
  开栏语:长庆长,长庆地域长。长庆长,长庆往事长。讲述长庆往事,述说难忘情怀。半个世纪以来,几代长庆石油人扎根广袤的鄂尔多斯盆地,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、油气报国的创业之路。为了从不同角度、多种方式展现长庆油田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,本刊特推出《长庆往事》,带领广大读者感受长庆油田曾经的峥嵘岁月和奋斗历史。
   陕、甘、宁盆地被早期地质学家们称为鄂尔多斯盆地,教科书上也是这么写的。它包含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内蒙古、山西五省(区)的大部分行政区域,地质上都有具体的界线概念,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。
  陕、甘、宁地区山大沟深,在当时的国际、国内形势下,是非常有利于战备的。因此,陕、甘、宁地区的石油勘探被列为国家“三线”建设的重点项目。石油工业部于1969年确定以玉门石油管理局为主组织陕、甘、宁地区的石油勘探。
  由于勘探要在陕、甘、宁三省(区)的广大地域展开,这就涉及三省(区)及相应的地、县、乡广大群众的利益关系。在当时,协调与地方的关系是非常复杂、非常困难的。玉门石油管理局作为企业,难以协调与地方的关系。为此,玉门石油管理局向燃料化学工业部提出请兰州军区组织领导在三省(区)的石油勘探会战。
  1970年10月,国务院、中央军委下发了(70)81号文件,同意由兰州军区组织领导陕甘宁地区的石油勘探会战。为贯彻81号文件精神,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同志于1970年11月初与兰州军区领导研究贯彻81号文件的具体事宜。
  陕、甘、宁石油勘探会战协作会议于1970年11月15日在兰州召开。会上,兰州军区宣布了“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陕甘宁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”领导班子的组成名单,燃料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唐克对陕甘宁石油勘探的目标、任务、勘探设想及勘探各专业队伍的组织调配作了详细的报告,兰州军区对军队干部参加会战的安排作了报告。会议开得很成功、很圆满,与会同志对陕、甘、宁石油勘探取得成功充满了信心。
  会议结束的当天下午,陇东石油勘探指挥部的几位领导,由甘肃省政府宁卧庄招待所搬到兰州军区干部招待所。晚上,新成立的“兰州军区陕、甘、宁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”领导成员在军区招待所开会,参加会议的领导有齐涛、焦万海、宋志斌、于耀先。我作为秘书也参加了会议。
  会议主要研究讨论了会战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,向国务院、中央军委及燃料化学工业部写请示报告,其中主要一项就是申请解决运输车辆问题,希望解决100台卡车。向上级写报告,就涉及文件落款写什么名称的问题,大家又议了一会儿。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其他新油田命名的惯例,新油田名称必须保密,不能暴露油田的具体地理位置,不能暴露油田规模和储量。例如大庆油田初期称“农垦总厂”,胜利油田称“923厂”,大港油田称“641厂”等等。
  根据保密的原则,陇东石油勘探指挥部的领导首先提出:陇东石油勘探部的领导机关现驻长庆桥,就叫“长庆油田”吧!经大家讨论认为这个名称好。领导们一致认为长庆和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,共有一个“庆”字,意味着我们要向大庆学习,一定努力找到一个像大庆那样的大油田,在陕、甘、宁诞生一个新大庆。长庆还意味着“常庆”,通过勘探一定会不断有新的发现,获得新的成果,推动油田新的发展,常常庆祝我们每一次获得的新发现、新胜利。
  会议确定“长庆油田”这个名称后,领导们还明确指出,待请示燃料化学工业部同意后再正式启用。这样就形成了在广大职工中人人皆知的“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”,简称“长指”的称谓,而对(70)81号文件上所称的“兰州军区陕、甘、宁石油勘探指挥部”这一名称却很少用,广大职工更不清楚。为了通讯保密,后来还确定长庆油田指挥部用庆阳200信箱代码,在甘肃的下属单位用201、202等序号;在陕西的会战领导机关为一分部,用100代码,下属单位用101、102等序号;在宁夏的会战领导机关为三分部,用300代码,下属单位用301、302等序号。
  在兰州军区领导会战期间,所属都按军队团、营、连编制。如陇东的两个钻井处,分别为十一团、十三团,运输处为十七团,地调处为十四团,长指直属汽车运输单位为四十一团。在陕单位为一分部、在甘单位为二分部、在宁单位为三分部,下属单位也按部队序列组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