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庆气区“两个一”提产工程点燃高质量发展“新引擎”
2025年02月07日
字数:581
本报讯(通讯员李睿琦 高建文 孟培龙)2月4日笔者获悉,榆林气田南区“两个1”(实施常规区油气新井单井日产提高1吨和1万立方米)提产工程4口水平井平均生产时间超过110天,日产气3.2万立方米,超方案(3.0万立方米/天)执行。2024年长庆气区“两个1”7个提产区块均取得显著成效,水平井长度平均提高175米,有效储层钻遇率提升10%,首年日产提升0.9万立方米/天,点燃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助推气区高质量发展的“新引擎”。
地质工程一体化是推动致密油气开发的重要方式。经过两年来的探索与实践,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及认识逐步统一,工作标准流程初步形成。
针对上古生界气藏多、薄、散等储层特征、“单井控制空间目标体”量化难的问题,通过属性融合及相控地质反演技术,地质地震结合精细刻画砂体展布,建立以多源信息约束的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,量化表征储层规模及三维空间展布规律,同时结合数值模拟、裂缝模拟等手段,创新形成水平井控砂体积及控制储量计算方法,生产数据验证单井符合率超过85%。
以高效优快钻完井为目标,针对盆地东部天然裂缝发育,井漏发生率高,堵漏难度大的问题,形成漏失速度与裂缝宽度对照图版,一次堵漏成功率提升至85%,堵漏时间缩短1.3天。以提高缝控储量为目标,建立综合分类标准,探索致密III类强非均质储层聚能压裂技术,通过针对性储层改造提升压裂效果。盆地东部提产试验区完试井15口,平均试气产量8.3万立方米/天,产量提升达6.5%。
地质工程一体化是推动致密油气开发的重要方式。经过两年来的探索与实践,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及认识逐步统一,工作标准流程初步形成。
针对上古生界气藏多、薄、散等储层特征、“单井控制空间目标体”量化难的问题,通过属性融合及相控地质反演技术,地质地震结合精细刻画砂体展布,建立以多源信息约束的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,量化表征储层规模及三维空间展布规律,同时结合数值模拟、裂缝模拟等手段,创新形成水平井控砂体积及控制储量计算方法,生产数据验证单井符合率超过85%。
以高效优快钻完井为目标,针对盆地东部天然裂缝发育,井漏发生率高,堵漏难度大的问题,形成漏失速度与裂缝宽度对照图版,一次堵漏成功率提升至85%,堵漏时间缩短1.3天。以提高缝控储量为目标,建立综合分类标准,探索致密III类强非均质储层聚能压裂技术,通过针对性储层改造提升压裂效果。盆地东部提产试验区完试井15口,平均试气产量8.3万立方米/天,产量提升达6.5%。